新甫京娱乐娱城-正版App Store(值得再来)有限公司

“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学术沙龙和讲座学术沙龙与讲座在我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9-06-30 浏览次数: 195

 

201962829日,“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学术沙龙与讲座活动,在新甫京娱乐娱城-正版App Store(值得再来)有限公司青山湖校区成功举办。628日上午,本次活动在熊小玉院长精彩的致辞中拉开序幕。熊院长在致辞中说,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保鲜剂,也是学术不断创新发展的阶梯和动力。本次学术沙龙以“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为宗旨,针对当下民族音乐学关注的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音乐文化与认同、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构建了轻松和谐的学术氛围。

学术沙龙环节由五位民族音乐学者围绕自己所研究的议题与与会者展开探讨与交流。首先由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杨曦帆教授进行发言。他认为,节日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些节日上,仪式、节日、音乐、认同时其族群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信仰、民俗通过仪式、节日建构族群的公共空间与精神气质;强化音乐作为地方性文化的特征,对于音乐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位发言人是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张应华教授,他以近20年来雷山县举办的“中国·雷山苗年”音乐文化为个案,分享了黔东南民俗节庆音乐文化的守望和发明及其变化过程的问题。他认为,民俗节庆活动原发于民族历史传统,但却借用了现代社会的经济手段,在原生性“返魅”和现代性“祛魅”的角力之间守望传统和发明传统,经历了“本我地方性”的纯粹性守望、“初遇全球化”的排他式守望、“全球地方化”的借入式发明和“地方全球化”主体性发明等经验过程和策略转换。

湖南师范大学的赵书峰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的胡晓东教授在发言中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料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赵书峰教授谈到,从“还盘王愿”到“盘王节”活动,既是勉瑶民俗节庆仪式音声结构的重构,又是其仪式象征与文化功能的变迁。这种表演空间、表演文本、仪式象征与文化功能的显著变化,鲜明地彰显出“国家在场”“民间在场”“专家在场”等多种权力与话语的互动与实践。

江西师范大学的胡晓东教授在以《族群·区域·国家——彝、哈、傣、苗杂居区节庆仪式用乐中的三重文化认同》为题的发言中,以云南玉溪元江彝、哈、傣、苗杂居区仪式用乐为例,深入探讨了族群、区域、国家三重文化认同。并强调,三者之间既有微观上的相互博弈,又有国家宏观“三交”(交往、交流与交融)政策趋势下的整体趋同,且相互交叉、各有渗透,呈网络交织状。

扬州大学的魏琳琳教授则讲述了《蒙汉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中的地方性与族群认同》。她提出,在蒙汉杂居区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差异混融的语境下,音乐表演作为复兴传统、协调族群认同、地方性与国家认同之前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通过不同个案展现当地少数民族精英如何通过节庆仪式复兴他们的传统,并不断强化自身的蒙古族身份以及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的身份认同。

下午,由中央新甫京娱乐娱城-正版App Store杨民康教授为大家带来名为《少数民族当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实践为例》的学术讲座。他在讲座中谈到,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塑造或建构,如今不仅作为一种国族认同现象,发生在中华民族层面;同时也作为民族认同的另一种面目,分别存在于包含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社会文化层面。就此而论,以往有些相关的音乐文化建构行为及成果,其实仅只涉及了汉族音乐,并未将55个少数的音乐文化元素纳入其内。因而,杨民康教授以其近著和近年来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实践为实例,以南方少数民族四大族群的节庆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的讨论。

接下来的圆桌会议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带入高潮,与会的专家学者、教师、同学围绕民族音乐的传承、区域音乐发展、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与服饰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专家们跳脱出书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从自己进行田野调查的亲身经历出发,对众多问题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答。

新甫京娱乐娱城-正版App Store(值得再来)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专业院系之一、也是我校的老牌学院和特色学科,能够承办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既是对我校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发展的鼓励,也为我院今后的学术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XML 地图